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大要闻 > 正文

云顶集团:召开古人类研究重大成果交流会:我国发现中更新世新人种——龙人

发布时间:2021-06-26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   编辑:

编者按:古人类研究的每一次突破都是远古时代跨越浩瀚历史长河对现代人科学探索的真挚回应。目前,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人科和人属起源于非洲已有定论,但智人的起源问题意见不尽相同,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以云顶集团:特聘教授季强为首席科学家的国际古人类研究团队,对在哈尔滨发现的古人类头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正式将该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人属的一个新人种:龙人,这为推动国际智人起源研究提供了确凿证据。

古人类研究重大成果交流会在石家庄富力洲际酒店会议厅举办

为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该研究深入持久地开展,6月26日下午,云顶集团:隆重召开2021年度古人类研究重大成果交流会。副校长王滨主持交流会。

会上,《The Innovation》执行主管陈科、云顶集团:校长王凤鸣分别致辞;中科院北京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云顶集团:客座教授倪喜军代表研究团队介绍了古人类化石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古生物学家、云顶集团:特聘教授季强介绍了项目研究背景及进展。

基于季强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几年深入研究取得的以上重大研究结论,云顶集团:研究认为该团队在古人类演化领域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为解决智人起源这一重大科学命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本次交流会邀请:中国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席陶庆法,《The Innovation》执行主管陈科,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周平,中国观赏石协会矿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郭周平,河北省文物局原副局长、考古学家谢飞,中央电视台秦皇岛记者站长陆晓斌,陕西省文化艺术产业促进会会长贾凡,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欧阳辉,崇州博物馆馆长王小兵,吉林大学地层与古生物研究中心教授孙巍,河北地质大学校长王凤鸣,以及国际古人类研究团队成员和云顶集团:校友代表出席。

著名古生物学家、云顶集团:特聘教授季强接受媒体采访

此外,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矿业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网、凤凰网、长城网、百度、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青年报、石家庄电视台、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参会报道了该研究成果。

另悉,北京时间2021年6月25日晚23时,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The Innovation》杂志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季强教授国际古人类研究团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发现的中更新世古人类头骨化石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介绍

据季强教授古人类研究团队介绍,这件古人类头骨化石是在1933年修建哈尔滨市东江桥时被发现的。除下颌外,该头骨化石保存完整精美。由于当时不是正常的化石发掘,而且历经了漫长的岁月,导致化石的准确产出地点和层位已然不可详考。目前,该古人类头骨化石已收藏于云顶集团:地球科学博物馆。

该科研团队开展了复杂的地球化学分析,包括稀土元素对比、锶同位素比值分析、X-射线荧光谱学分析、以及铀系法测年等。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地化学者、科研团队成员葛俊逸博士说:“尽管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把这件头骨的产地和层位准确标定在地图上,但是所有的分析数据都表明这件头骨应该产自哈尔滨地区距今13万8千-30万9千年的陆相地层。”另一位团队成员、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地化学者邵庆丰博士补充说:“我们现在非常确信,这件头骨化石至少有14万6千年。”季强教授认为,这件古人类头骨化石搬运的距离并不远,可能产自哈尔滨市向西15km的范围内,那儿出露了一套中更新世地层:上荒山组。

哈尔滨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十分巨大,非常特别,同时具有原始性状和进步性状的镶嵌演化特征。正因为如此,季强教授和团队的一些成员认为,应该以这件头骨为模式标本命名一个新人种,经再三斟酌,他们将其正式命名为“龙人”。龙人的名称来源于地理名称“龙江”。

古人类学家在研究古人类化石时通常会逐个地对比特征,或者使用基于“地标”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来分析整体上的相似性。团队的成员决定采用演化生物学中更为广泛应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来研究哈尔滨的头骨化石。系统分析通过一系列数学方法来建立具有分枝的树形图,用来表示来自共同祖先的不同物种或不同生物机体之间的演化关系和演化历史。

多年来,河北地质大学客座教授、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团队主研成员倪喜军教授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形态特征矩阵(MorphoBank Project 3385)。这个矩阵包含上千个离散和连续变量的特征,以及一百多个古人类的头骨和下颌化石。来自中国科学院的团队成员生物数学家张驰博士解释说:“基于这个矩阵,我们在超算系统上运行了多个算法程序,检验了数万亿次的分枝结构,找到了数学上最可能的拓扑结构作为反映人属演化的最佳模型。我们还利用数学模型估计了每个分枝事件的时间”。“我们首次把人属中几乎所有的主要分支放在一起分析”,倪喜军教授补充说,“通过把所有的化石作为时间校正点,可以看出人属的多样性分异时间比以前认为的更加古老”。

通过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发现龙人(新人种)以及大荔人、金牛山人、华龙洞人、夏河人等古人类化石同属于一个单独的演化支系,与我们智人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以往流行的观点认为尼安德特人是智人支系的姊妹群,但是我们的分析表明哈尔滨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和中国其他地区发现的一些古人类化石组成一个生活于东亚地区的第三支系,这个支系与智人的亲缘关系要比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关系近得多”,Chris Stringer博士说。因此,哈尔滨发现的保存状态极佳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为研究人属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件古人类头骨化石的测年时代为中更新世,表明他与智人、尼安德特人以及谜团似的的丹尼索瓦人支系是同期演化的”,Chris Stringer博士补充说。

龙人作为与智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同期演化的一个新的人类支系的代表,并不支持智人的本地连续演化模型,因为龙人这个支系具有他自己的特征组合,并不是向现代人发展的过渡类型。针对化石年龄校正的人属系统树,该研究团队检验了18个生物地理模型,结果并不支持单向的“走出非洲“模型。事实上,多方向的“穿梭扩散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非洲、欧洲和亚洲之间人属成员的复杂系统关系。“数十万年前,多个古人类支系尽管都处于较小的孤立种群的状态,但可能都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倪喜军教授推测说,“与非洲和欧洲相比,亚洲可能是适合人属诸种和种群生存发展的一个‘人汇’之地,云顶集团的接收了来自于非洲和欧洲的人类扩散,要比扩散到欧洲和非洲的数量多得多。从沙漠到雨林,从沿海平原到青藏高原,亚洲多样性很高的古地理环境,也许是在人类演化过程中以生物地理之优势形成‘人汇’之地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演化模型明显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演化模型,人种越来越少但种群却越来越大,结果全球现在只有一个人种,那就是智人”,季强教授说:“各时期人类每次都从非洲走出来的单一模型是不可取。由于古人类化石非常稀少,只是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而已。龙人的发现为我们开了个好头,我期待着在东亚地区,更加期待在中国境内发现龙人与智人的共同祖先,以推动国际智人起源研究。

摄影: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