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云顶集团 > 正文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张阳老师应邀为艺术学院作学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2-11-11   来源:科技处、艺术学院   作者:艺术学院传媒系   编辑:

2022年11月10日14点,艺术学院特邀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导演、编剧张阳老师,在腾讯会议平台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电影剧作的人物形象设计》的学术讲座,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师柔剑主任主持了报告会。传媒系领导、专任教师,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全体学生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部分学生,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1_副本.jpg

张阳老师作学术讲座

整场讲座从课前小问题“生活中的人和电影中的人物有什么区别?”作为切入,引发同学们讨论和思考。在讲座中张阳从“人、人物、主人公”三者出发,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别对其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作了详细且具体的分析。在创作人物这部分,张阳特别指出“主人公是电影的核心,也是编剧绞尽脑汁设计的一切”,强调在创作人物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他/她的一切,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维度中考量,这样的人物才会说人话,做真事。并且结合具体片例《万箭穿心》《奇迹·笨小孩》等电影作了更加详细和形象的说明。

讲座中,张阳提到了剧本创作的原则,引用了李渔《闲情偶寄》中所提及的“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审虚实”而这里的主脑指的就是主人公以及主要的人物关系。在谈到“如何设计一个好的人物?”这个问题时,张阳娓娓道来,分别从确立人物的欲望、让观众对人物移情、人物外在形象与内部动力、冲突的欲望、场景塑造人物等,详细阐述了在设计一个人物时编剧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并陈述了在设计人物之前书写人物小传与了解人物原型的重要作用,张阳指出书写人物小传有助于我们更加熟悉笔下的人物形象,人物小传要细致生动,深入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物原型是我们在写作人物时的蓝图,不要怕人物创作的同质化,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从模仿到转化到提炼再到共情的过程,原型人物更加有助于我们发现人物的本质。

3_副本.jpg

张阳老师进行案例分析

张阳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循序善诱的讲课方式,让师生们聆听到了清晰且有条理的剧本人物形象设计课程,让师生们认识到了剧作中的人物应该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具体写作中人物应该有打动观众的价值观,关注当下现实,在塑造人物共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个性。此次讲座让师生们共同领略了剧本中人物设计的思维、技巧、要领。

讲座最后张阳老师告诉大家想要塑造灵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应该深入社会生活,建议同学们可以在候车厅、急诊室、房屋中介等地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成为生活最细致的观察家。作为一个剧本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应当具有普世性,整个文本既要体现出公众议题,也要体现私人困扰,这才是编剧创作的理想状态。学生们与张阳老师积极互动、氛围浓厚,场面热烈。

5_副本.jpg

张阳老师进行案例分析

主讲人简介:

张阳,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导演、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获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传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专著《新世纪中国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研究》《中美悬疑网络电影叙事比较研究》。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戏剧》《戏曲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北京市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二等奖(2021)、中华戏剧学刊联盟青年优秀论文奖(2020年)、第十九届中国纪录片大赛优秀作品奖(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