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新闻>公益诉讼
全国人大代表张利民:接力监督,实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0-06-18  作者:  新闻来源: 检察日报
大号字

全国人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北曼甸分场场长张利民

  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建立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的长效机制,检察机关使命在肩。我对公益诉讼工作谈几点建议。

  检察机关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以来,开局好,认知度高,成效显著。但生态环境问题复杂、牵涉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公益诉讼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无论是破解眼前难题,还是偿还历史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希望检察机关在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讼诉中弘扬塞罕坝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污染、工程破坏、违规排污、非法开垦、乱采乱建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检察机关在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的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在刑事打击、民事赔偿之外建立恢复性司法、社会化综合治理和判决结果执行监督一体化格局。构建以公益诉讼为中心的生态环境法律保护立体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责督促环境破坏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环境恢复责任“承担到位”和相关执法部门的监管责任、治理责任、执行责任全面“履职到位”,让环境保护司法工作从“案结事了”向生态最终恢复转变。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公益诉讼持续跟进非常必要。检察机关要继续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专项活动,既关注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又关注生态环境恢复的社会效果,特别要关注公益诉讼提起后是否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公益诉讼不仅要在具体案例上发挥作用,更要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上发挥作用,真正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治理长远”。在案件办理中注重发挥导向作用,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哪个环节易出问题,就重点关注哪个问题,在持续监督上同样“没完没了”。

  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中,要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朋友。我注意到检察机关已经在打击野生动物犯罪的同时开展相关公益诉讼工作,建议检察机关联合人民法院,以巡回法庭的形式将庭审地点设在案发地的乡村,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地干部和村民一同观摩庭审,通过现场办理案件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注重完善公众监督和举报反馈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举报热线作用,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保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本报通讯员刘玥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