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新京报】对话长城专家董耀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已铺开

发布时间:2022-09-01   来源:新京报   作者:   编辑:

“这个文化公园的意义就在于既保护了长城,又让社会云顶集团地了解和感受长城的历史及文化,然后让大家更加热爱长城,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通过长城文化发掘坚定文化自信。也以此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让长城区域的老百姓能享受到长城保护利用的成果。”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董耀会一直在从事保护长城的工作。

28岁那年,他和好友从明长城起点山海关老龙头出发,开始了徒步考察长城的历程。他一路翻山越岭,历时 508 天,徒步7400多公里,终于抵达长城的终点嘉峪关。

而后,他全身心投入长城研究,参与筹备成立了以长城保护为宗旨的中国长城学会;参与研究《长城保护条例》;倡议设立长城保护基金会,成为第一任主任;成为“长城保护”项目负责人之一……无论是长城相关的研讨会,还是修缮现场,都少不了董耀会的身影。

现在,董耀会是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已年过花甲,仍然奔走在保护长城的路上。

8月29日,延庆,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董耀会接受记者采访。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从没保护到有保护

新京报:你是怎样和长城结缘的?

董耀会:1984年我还在秦皇岛的电业局工作,5月决定停薪留职,开始徒步考察长城。当时我和朋友吴德玉、张元华同行,从明长城的起点山海关老龙头出发,历时 508 天,走到了长城的终点嘉峪关。那时走过了很多不同形态的长城,大多数都没有保护或修缮过,保留着原始状态,比如石堆状,也有土堆状的,并不像八达岭这类景区的长城。之后,我就走上了研究长城的道路,到北京大学师从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2008年,长城被评为世界七大奇迹,我在八达岭长城参加仪式见证了这一历程。这些年一直在从事长城的研究和写作工作。

新京报:三十多年来,长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董耀会:概括来说,就是从没有保护到有了保护。

我曾经看到的很多段长城,都处于毫无保护的原始状态,有时候是残破的城墙,有时候是堆在一起的小石堆、小土块,人们可以随意攀爬,有时候人们不知道这也是长城,就可能会对它们造成一些破坏。外部自然环境也随时可能对长城造成危害,时间越久,它们越是脆弱的。但现在基本上都有长城保护员在巡视,即便是不像著名长城景区那样完整连贯的长城,也得到了重视和保护。

现在全国范围内的长城,很多都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即便不是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也被列入了省级文保单位。此外还有出台的相关法规、条例。

而且还有了专门的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今年6月30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法庭挂牌成立,这个法庭专门审理涉长城文化资源保护相关案件。秦皇岛是个长城文化资源大市,境内有223.1公里明长城。该法庭对所在市涉长城文化保护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实行统一管辖,这其实是一种改革创新之举。这个法庭配备的人员是法律相关专业人士,但是都接受了长城保护的培训。在筹备阶段,我们就去给他们上了课,讲对长城进行保护的要求,一些法律法规和目前长城保护常面临的问题。

最大限度保护现有长城

新京报:长城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董耀会: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它在中国土壤上产生,又伴随着我们民族国家走了几千年。长城和文化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古代中国为了军事防御,付出巨大艰辛修建长城。长城看似是一个封闭的手段,但实际上也成为了沟通内外的途径,不打仗的时候,有很多座关隘城市贸易往来非常发达,不同地区的百姓在这里交换产品,农耕和游牧地区也因此紧密联系、共同融合发展。到了现在,长城已经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了。

新京报:为什么要传承长城文化?

董耀会:长城的历史相当悠久,这是一个持续了很多年的浩大工程。除了我们熟知的明长城之外,还有秦、汉、隋等中原王朝及北魏、北齐、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都修筑过规模不等的长城。甚至公元前也有长城的痕迹。古代中国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去修建长城这样浩大的工程?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长城在这当中的作用是什么?长城不单单只是保障区域安全、预防战争,还构建了农耕与游牧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类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权之间的秩序。我们都知道长城,但不能一提起长城,就只想到爬起来很累,那就完全将爬长城变成了一个运动项目了,也应该去了解长城的历史。

新京报:当下应该如何将长城文化发扬光大?

董耀会:首先要做到保护,我们要最大限度去保护现有的长城,为它们排除病害,延长其存在的时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工程,这是中央安排的文化战略工程,现在各省的建设工作都已经铺开。

这项工作从2019年开始,当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此后,北京、天津、河北纷纷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方案,目前有的地方已经在检查收工,有的地方仍在建设。

这个文化公园的意义就在于既保护了长城,又让社会云顶集团地了解和感受长城的历史及文化,然后让大家更加热爱长城,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通过长城文化发掘坚定文化自信。也以此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让长城区域的老百姓能享受到长城保护利用的成果。

传承长城文化

新京报:怎样让长城区域的老百姓能享受到长城保护利用的成果?

董耀会:其实到了现在,大部分人提起长城,就只知道八达岭、居庸关这类很有名的景点,看到的都是完整的城墙。这些地方的长城保存得相对较完整,较早就开发出来,成为了长城的代表。但真正的开发出来作为旅游的,也只是少部分路段。而现存于中国的,仍处于未开发阶段的长城,更是数不胜数。其他每一段的长城,都有做文旅的可能性,只是前提是有足够的保护。

旅游是个经济行为,长城区域的老百姓是能够借此发展经济的。目前这些景点继续做观光旅游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仅是观光旅游还是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旅游消费,下一步应该还要多业态的发展,比如开发休闲度假、研学等各种方式。但现在旅游不是像过去只是卖门票了,现在的旅游包括各种业态,包括长城附近的村落度假,都属于旅游业态。

现在长城文旅融合发展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旅游产品开始更加关注文化传播了,还是希望把长城文化给传递出去。

新京报:如何在旅游中把长城文化传递出去?

董耀会:我们以往的文化传播效果,比如墙上贴的宣传告示、宣传栏里相对正经的文化介绍,缺少体验性,这不好玩。一些好的旅游产品,做得没有文化气息,跟长城文化结合不起来。

现在要让游客带着文化氛围去游长城,游历长城的同时,能获得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在八达岭做了一个试点的文旅项目,叫“八达岭长城少年使者”。一般来说,小孩跟着家长去爬长城,可能半个小时左右就烦了,或者爬累了。但是这个项目的探索手册上有详细的安排,不同的探索任务完成之后,一般都得两个多小时了,而且中间穿插了长城历史相关的内容,增加很多的文化感受,最后还会颁发一枚少年使者勋章和一张长城立体证书,大家一起做保护长城的宣誓。参加这个项目的孩子有兴趣,家长也很感动,这样的项目其实就是在做文化传播。

新京报记者 汪畅 编辑 陈晓舒 校对 李立军